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建设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历史使命,为中国科技社团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使命-客户-成效(Mission-Customer-Result,以下简称MCR)的分析框架对于研究新时代中国科技社团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通过分析新时代科技社团的使命、服务对象(客户)的需求及其可能的响应方式、在未来5-10年之内可望取得的成效,提出增强科技社团服务能力和发展能力的相关建议。
三 新时代科技社团的发展服务成效
在未来5-10年内,新时代科技社团应力争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取得显著成效。
(一) 在服务核心客户科技工作者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1)在会员的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在未来5-10年内,全国学会个人会员总数由2016年底的462.8万人发展到800万人,其中国外会员50万人;单位会员从59435个发展到10万个。
(2)在提高科技社团的国际影响力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在未来5-10年内,建成10个世界一流学会、15-20个跨学科跨领域的学会联合体;加入国际民间科技组织和国际项目的学会数量显著增加,接待及组织国际出访方面成效显著(如表1)。
表1 未来5-10年内参与国际活动情况的变化
(3)在举办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中国期刊进入国际同领域期刊排名Q1区(前25%)的期刊数量由2017年的38种提升到100种;形成10-20种世界同领域顶级期刊、200种优秀英文期刊、100种优秀中文期刊,形成具有国际水平的期刊方阵;中国期刊在国际上的排名和影响因子显著提高。同时,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会议,形成10-20个国际会议品牌、200个国内示范学术品牌。
(4)在设立具有国际影响力和权威性的科技奖励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科技社团真正成为我国设置科技奖励和评选、颁发科技奖项的主体。产生2-3个堪比美国科学院(NAS)奖、美国工程院(NAE)奖、IEEE计算机先驱奖(Computer Pioneer Award)、德国科学家促进奖(莱布尼茨奖)等具有国际影响的科技社团科技奖励奖种,形成多元化的科技奖励体系,奖种数量达到100种,实现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交叉学科等领域的全覆盖。
(5)在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学术支撑体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6)在未来5-10年内,维护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学术自由与学术民主等相关制度基本完善;科技社团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制度环境得到显著的改善,面向会员的服务机制和服务产品在现有基础上得到重要创新,对科技工作者精准服务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科技伦理规制稳定成型,良好的学术道德氛围蔚然成风,科技工作者的正当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二) 在打造专业智库、参与决策咨询、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1)打造世界一流的专业智库
打造具有独立性、专业性、国际性、公信力和影响力的世界一流智库3-5个;进入中联部智库支持相关计划的科技社团20个;联合有特色的新型科技智库,建立科技领域智库合作联盟;建成科技智库决策咨询数据共享平台,建成并完善选题库、数据库、专家库、成果库等,实现决策咨询信息共建共享和互联互通。
(2)牵头推动国际工程师资格互认
建立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制度,完善注册工程师等制度,促使中国国家工程技术更加便利地“走出去”,加强“一带一路”建设等的制度保障。
(3)成功运作科技人才交流的“旋转门机制”
一方面,吸纳退休科技工作者和退休政府官员进入科技社团,为决策咨询提供指导;另一方面,科技社团中的骨干人员到相关决策咨询部门挂职锻炼,向政府决策咨询部门输入新鲜血液,增进科技社团与政府的沟通,推动决策咨询的科学化。
(4)有效参与全球科技治理
10个左右的科技社团逐步走向世界舞台,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显著增强在专业领域的国际合作交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发挥积极作用,讲好中国故事。
(三) 在传播科技知识和弘扬创新文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1)完成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的科技传播平台建设
在未来5-10年内,90%以上科技社团建设完成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受聘科学传播专家超过2万人。科技工作者广泛参与知识和技术的扩散,有效提升公民的科学素质、培养公民的创新精神、激发公民的创新潜力。
(2)形成响应公众需求的快速反应机制且运行良好
针对科技可能引发的社会、生态环境等负面效应,充分发挥科技社团的专业优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高效科学地解答公众关心的问题,提供反映科技最新进展的新知识。
(3)开展科学普及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科技社团开展科普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如表2)。经过5-10年的努力,实现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人数比例超过15%。
表2 未来5-10年内全国科技社团
开展科普活动的变化
(四) 在服务创新创业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1)技术预见和监控工作的可靠性和专业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在未来5-10年内,科技社团吸纳来自高校、研究机构、企业、政府等诸多领域的专业人才,使其参与到技术预见和技术监控工作当中,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科学、技术、经济等发展目标、发展趋势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和精准研判,显著提高技术预见和监控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2)相关领域技术资格认定工作得到健康发展
充分发挥科技社团的专业性、学术权威性优势和独立法人的定位,聚集起各学科领域的权威专家,率先在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领域开展技术资格认定工作,坚持客观公正。
(3)在技术标准的制定中实现重要突破
未来5-10年内,越来越多的中国科技社团得到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授权,在技术标准的制定方面实现突破;在标准起草、审查、批准、发布、出版和发行以及信息服务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在新能源汽车、物联网、中医药、人工智能等诸多专业技术领域主导制定具有全球影响的技术标准,实现一批团体标准的制定。
(4)建成科技人才联系网络和高端人才库
未来5-10年内,中国科技社团依托其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利用会员举荐、举办学术活动等形式发展会员,建立科技人才联系网络和高端人才库。建成20个左右以企业为主干,汇聚高校、院所、学会力量的科技联合体,联合开展技术攻关、评估论证和人才对接;集中力量突破核心技术,实现知识产权保护与使用的协调联动;对外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向海内外征集人才和解决方案,推动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业,促进技术经济深度融合。人才库的管理、分类和服务工作趋于完善,会员之间的联系得到进一步加强,实现科技人才资源的全国共享,在网罗国际人才以服务于中国的创新创业活动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5)科技社团面向市场需求合法开展的经营活动蓬勃发展
未来5-10年内,一批以科技服务为目标的“科技服务站”、“专家工作站”等建立起来。在发挥科学技术共同体作用的同时,引入市场机制,促使有条件的科技社团与企业进行研发合作以及广泛开展多种非营利性经营活动,在推动解决科技问题、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帮助农民增产增收、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